閱讀私房菜在淡水河上遇到大人物-划獨木舟撿垃圾的Peter Lowe

圖/文 私立華興高級中等學校小學部林佳樺老師
點閱數 705

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網站閱讀專欄-「我是小主播比賽」指導教師心得

 

 

        成長在資訊取得容易,短影音製作簡單的時代,習慣快速閱讀、偏好適應鮮豔色彩圖像的他們,怎樣從受眾傳換成訊息生產?在這次歷程中,我比較像是接生者,引導孩子們「放慢」思考,自問想說怎樣的故事?協助他們產出可以符合國小年齡、能力、且具他們想表達的作品。融合素材炒一鍋兼具深度、溫度、感受度的新聞,說一個感動自己,也感動他人的故事。

 

       「遇見大人物」,題目看似容易,但很容易會成為職業、觀點介紹,模糊「大人物」立題用意。因此為「大人物」破題與定義成為關鍵。歷程中我們大人物口袋名單從繞境中的大甲媽祖、畢業棒球國手校友、到抗Covid英雄等。因此籌備過程中,分成兩部分教育與準備,一則練習拍攝選鏡操演,一則是決定新聞選題。

 

        一位新聞系記者養成四年,小學生要花多久?這成了指導老師最大課題。採訪前,教導孩子使用指向麥克風收音,拍攝過肩運鏡,蒐集背景畫面。與孩子討論說影像風格,觀摩紀錄片取鏡方法,實際操作拍攝,及養成拍攝完立刻確認與整理編碼影片的習慣。

 

        孩子在一次聊天中,發現了爸爸獨木舟船友,在進行划舟撿垃圾活動,最終決定以英國籍友人Peter Loew,在疫情期間於淡水河上撿垃圾的故事,開啟了小記者採訪之旅。由於疫情解封,Peter即將歸國。從決定採訪,邀約時間,寄出英文大綱,不到一週。只能說一切是最好的相遇。採訪過程中Peter耐心為孩子訴說自己的理念,分享在淡水河上撿垃圾,突破語言、年齡的限制,感受他對於環境真摯的熱愛,由於之前船友們划獨木舟撿垃圾畫面我們無法當場取得,學生徵求Peter同意,取得歷史資料畫面授權,取得了重要「二手」素材。

 

    

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採訪完的梳理資訊才是重頭戲,指導孩子依據題綱分類,聆聽逐字輸出,細細斟酌受訪者的想法,以文字編排內容。孩子發揮創意加上兒歌旋律,一幅淡水河上的Peter划船伴著國旗的身影,揭開故事序幕。過程中,編輯剪輯時發現所拍的河川垃圾照片不夠具象,孩子們想起研習中學習到CC影音圖庫,立馬派上用場。顆顆經過打磨的故事,成了珍珠串起。透過播報引言與切換分段,讓新聞由平面的人物述說變成立體有溫度的人物側寫。最終作品沒有太多特效點綴,但Peter「有朋自遠方來」的真摯情感與身教,是活動中孩子最大的收穫,直到比賽當天他還從英國傳來祝福,希望將永續想法影響更多人。就像新聞所寫:大人物號有號召群眾的群眾力量。感恩所有陪伴我們經歷過成的所有人,給予我們滋養。

 

        從閱聽人轉換到新聞生產者,結合蒐集撰稿與媒體操作,培養孩子用媒體發聲,就是小小主播最大的目的吧!

 

(作者為輔導主任 指導學生參賽臺北市112年度我是小主播比賽榮獲特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