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內文
- 發表者: 黃少杰
- 標題: 變形金剛
- 閱讀類別: 戲劇
- 名稱: 變形金剛
- 內容:《變形金剛》(2007)[編輯]
《變形金剛》是該系列第一部影片,於2007年7月3日上映。它在全球收穫了7.09億美元票房,獲得的評價以正面居多,爛番茄評分57%。它由麥可·貝執導,編劇為艾里克斯·庫茲曼和羅伯托·奧利奇,劇本由庫茲曼、奧利奇和約翰·羅傑斯編寫,主演為希安·拉博夫和梅根·福克斯.
《變形金剛:復仇之戰》(2009)[編輯]
《變形金剛:復仇之戰》是該系列第二部影片,於2009年6月24日上映。它在全球收穫了8.363億美元票房,並獲得了負面評價,爛番茄評分僅19%。它由麥可·貝執導,編劇為艾仁·克魯格、羅伯托·奧利奇和艾里克斯·庫茲曼,主演為希安·拉博夫和梅根·福克斯。
《變形金剛:變形金剛3》(2011)[編輯]
《變形金剛:變形金剛3》是該系列第三部影片,於2011年6月29日上映,有3D和IMAX 3D版本。它在全球收穫了11.24億美元票房,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,爛番茄評分35%。它由麥可·貝執導,編劇為艾仁·克魯格,主演為希安·拉博夫和蘿西·杭廷頓·惠特利。
《變形金剛:絕跡重生》(2014)[編輯]
《變形金剛:絕跡重生》是該系列第四部影片,於2014年6月27日日上映,有2D和3D版本。它在全球收穫了11.04億美元票房,並獲得了負面評價,爛番茄評分18%。它由麥可·貝執導,編劇為艾仁·克魯格,主演為馬克·沃爾伯格和史丹利·圖奇。
《變形金剛:最終騎士》(2017)[編輯]
《變形金剛:最終騎士》是該系列第五部影片,於2017年6月21日上映,有2D和3D版本。它在全球收穫了4.317億美元票房,並獲得了負面評價,得到了爛番茄的最低評分——15%。[4]它由麥可·貝執導,編劇為阿特·馬庫姆、馬特·霍洛韋和肯·諾蘭,主演為馬克·沃爾伯格和安東尼·霍普金斯。該影片是該系列最後一次由麥可·貝執導,該系列將為未來的後續作品尋求新導演。
未來續集計劃[編輯]
變形金剛的宇宙:大黃蜂(2018)[編輯]
變形金剛系列的領導人,孩之寶的湯姆·華納,2016年2月12日宣布,該系列的下一部影片將於2018年6月22日上映。後來發現,該影片與主線不同,是一部外傳,主演為大黃蜂和海莉·斯坦菲爾德,由克里斯蒂娜·霍德森編寫腳本,導演為崔維斯·奈特,這是他導演真人影片的處女作。[5][6][7][8]2017年3月,據透露,該影片的重點將放在年輕時的大黃蜂,將影片設定為1985年的前傳。[9][10]影片將於2017年7月開始拍攝。[11]
未命名的第六部《變形金剛》電影(2019)[編輯]
2016年2月12日,孩之寶的變形金剛系列的領導人湯姆·華納同時宣布,《變形金剛:最終騎士》的續集將於2019年6月28日上映。它被稱為「變形金剛6」,但現在仍未命名,並且工作室正在為第六部影片尋找新導演。[5][12][13]
拍攝中的其他電影[編輯]
根據2015年5月的報導,一部圍繞博派和狂派起源的影片,暫定名為《變形金剛一》,正在與《蟻人與黃蜂女》的編劇安德魯·巴勒和加布里埃爾·法拉利一起開發。後面還有一個由派拉蒙提出的編劇室協作,以決定《變形金剛》系列的未來。[14]
2013年3月28日,在《特種部隊2:全面反擊》上映期間,製片人迪·波納文圖拉宣布他願意嘗試《特種部隊》與《變形金剛》的融合。[15]2013年7月26日,《特種部隊2:全面反擊》的導演主任朱浩偉說,他也有興趣執導一部《變形金剛》與《特種部隊》融合的電影。[16]儘管迪·波納文圖拉在2014年6月說融合看起來不會發生,[17]但他後來說仍然存在可能性。[18]2015年10月23日,朱浩偉證實了他的意圖,想做一部電影融合《變形金剛》、《特種部隊》和《芙蓉仙子》。[19]2015年10月29日,朱浩偉暗示《變形金剛》可能與孩之寶其它產品相融合。[20]2017年1月18日,被選定執導第三部《特種部隊》電影的D.J.克魯索說,正在編寫融合影片的劇本。[21]
2015年5月,阿齊瓦·高斯曼受命去創造一個「變形金剛電影的宇宙」,作為一條主線來約束後續影片採取「編劇室」形式的頭腦托拉斯來開發,包括續集、前傳和外傳。[22]2015年5月據Deadline報導,羅伯特·柯克曼、扎克·佩恩、阿特·馬庫姆、馬特·霍洛韋、傑夫·平科納、安德魯·巴勒、加布里埃爾·法拉利、克里斯蒂娜·霍德森、林德賽· 比爾、肯·諾蘭、日內瓦· 羅伯森-多瑞特和史蒂芬·德奈特在編寫外傳,潛在的標題為《野獸戰爭》和《變形金剛一》,以及該系列的續集。[23][24][25][26][27]「變形金剛電影的宇宙」至少有12部影片在籌劃。[28]2015年9月17日Deadline報導,巴勒和法拉利在編寫一部動畫電影,將探索賽博坦的起源,工作標題為《變形金剛一》。[29]
2017年4月麥可·貝說,在編劇室里,已經為未來潛在的變形金剛電影完成了十四個故事。[30]
擴展作品[編輯]
除了電影之外,該電影系列在電影上映前後還有一些擴展作品。這包括漫畫書、視頻遊戲和小說。這些小說部分地基於電影本身,而視頻遊戲與電影並沒有連續性,漫畫書和繪畫小說則保持了與電影的連續性,並對電影的故事情節作了部分補充。
製作過程[編輯]
《變形金剛》[編輯]
在開發第一部影片時,製片人唐·墨菲正在計劃改編出一部特種部隊電影。但是,當美國在2003年3月發動戰爭入侵伊拉克時,孩之寶建議暫停特種部隊計劃,代之以改編變形金剛主題。[31]湯姆·迪桑圖也加入進來,因為他是變形金剛迷。[32]他們會見了漫畫書的作者西蒙·弗曼,並主要借用了G1系列的卡通和漫畫。[31]他們將母體作為麥高芬,雖然墨菲因黑客帝國系列為它重新命了名。[33]迪桑圖選擇從人類視角來編寫影片處理,以吸引觀眾,[34],同時墨菲想讓它有一個現實的基調——象一部災難片的回憶錄。[33]該處理使用的角色包括博派的柯博文、鐵皮、爵士、巡弋者、亞希、飛輪、輪傑、大黃蜂和狂派的密卡登、天王星、聲波、黑豹"破壞"、雷射鷹、蘭波、天彎和震盪波。[35]
作為一個變形金剛漫畫和玩具迷,[32]2004年史蒂芬·史匹柏出任了該片的執行製片人。在約翰·羅傑斯寫的第一份手稿中,由四個博派對抗四個狂派,[36]並且方舟飛船也有不少戲份。[37]羅伯托·奧利奇和艾里克斯·庫茲曼也是變形金剛的卡通迷,[38]他們在2005年2月被雇來重寫劇本。[39]史匹柏建議把重點放在「一個男孩和他的汽車」上。[40]這啟發了奧利奇和庫茲曼,因為它傳達了成年人和責任的主題——「在美國一輛汽車所代表的的東西」。[41]山姆和蜜琪的角色是奧利奇和庫茲曼的第一稿中給出的唯一觀點。[42]起初變形金剛們沒有對話,因為製片人們擔心說話的機器人看起來很可笑。但編劇們認為,如果不讓機器人說話,可能會引起變形金剛迷的不滿,即使機器人說話看起來很蠢。[38]第一稿中還有一個戰鬥場景在科羅拉多大峽谷。[43]史匹柏看了奧利奇和庫茲曼的每一版草稿,並給出了修改意見。[40]在整個製作過程中,編劇們保留了相關設定,在混音期為機器人增加了額外的對話(儘管這些都沒有出現在最終的影片中,影片也比最初的剪輯短了十五分鐘)。[44]弗曼的《終極指南》由多林金德斯利出版,其中記載了整個製作過程中的編劇素材。[44]影片的工作名稱使用了《至尊之證》,這也是夢波產品的第一本《變形金剛》漫畫書的名字。[45]
2005年7月30日,史匹柏請麥可·貝來作導演,[46],但是他摒棄了將該電影作為一部「愚蠢的玩具電影」。[47]儘管如此,他想與史匹柏一起工作,並因為這個孩之寶創造的神話贏得了新的尊重。[46]麥可·貝認為第一稿「太小孩子氣」,因此他在故事中增加了軍隊的角色。[46][48]編劇們從《特種部隊》中尋找戰士角色的靈感,但又小心不將兩個品牌搞混。[49]因為奧利奇和庫茲曼並不希望電影看起來像一個徵兵廣告,他們選擇讓軍隊相信在狂派進攻的背後是類似伊朗的國家,同時讓狂派主要變形為軍用車輛。[50]在為其它電影工作的時候,麥可·貝從一個士兵處要到了五角大樓的聯繫方式,但經過努力卻發現毫無用處。最後,憑藉倫諾克斯的努力,麥可·貝才得以和五角大樓建立聯繫。[46]
奧利奇和庫茲曼嘗試使用眾多的變形金剛,最終選擇了在製片人中最受歡迎的一些角色。[32]麥可·貝承認,大部分狂派在他們的名字或角色成型之前就選好了,因為孩之寶必須開始設計這些玩具了。[51]某些角色的名字被改變了,因為它們被泄露了,以至讓麥可·貝心煩。[52]只有柯博文、密卡登、大黃蜂和天王星是在每一稿中都出現的角色。[38]亞希是奧利奇和庫茲曼引入的女變形金剛,但後來她被刪掉了,因為他們發現很難解釋機器人的性別;麥可·貝也不喜歡她的摩托車造型,因為他覺得太小了。[49]一個早先的想法是讓狂派同時攻擊全球多個地方,後來也被捨棄了,而用在了後續影片中。[42]
《復仇之戰》[編輯]
在2007年9月,派拉蒙宣布將在2009年6月下旬上映《變形金剛》的續集。[53]在影片製作期間,一個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是2007年-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,以及美國導演協會和影視演員協會可能領導的罷工。麥可·貝開始以上部影片中未被選中的角色為主創作動作序列的分鏡;這將允許動畫師們完成序列,即使美國導演協會於2008年7月舉行罷工,儘管這最終並沒有發生。[54][55]導演曾經想過,在《變形金剛》和它的續集之間做一個小項目,但又不想讓其他人染指。[56]該影片的預算為2億美元,比第一部多5千萬,[57]並且原先被寫入續集的一些動作場面被刪減,比如柯博文在該片中再次被引入的方式。[58]洛倫佐·迪·波納文圖拉說,工作室計劃同時拍攝兩部續集,但他和麥可·貝取得了一致,在該系列中放棄這一想法。[59]
編劇羅伯托·奧利奇和艾里克斯·庫茲曼最初錯過了這部續集,因為時間太忙。2007年5月工作室開始求助其他編劇,但他們都不為所動,他們相信奧利奇和庫茲曼會回來。[54]工作室還簽下了艾仁·克魯格,因為他對變形金剛神話的知識讓麥可·貝和孩之寶總裁布萊恩·戈德納印象深刻,[60]還因為他是奧利奇和庫茲曼的朋友。[61]編劇三人組共得到了8百萬美元報酬。[54]劇本創作被2007年-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所打斷,但為了避免延誤,編劇們先花了兩周寫了一個影片處理,並在罷工開始前一晚提交了。[61]然後麥可·貝在此基礎上擴充為一個六十頁的劇本論述,[62]充實動作,增加更多笑點,[61]以及選擇多數新角色。[63]三個編劇被麥可·貝「鎖」在兩個酒店房間裡,花了四個月時間完成了劇本:克魯格在他自己的房間寫,三人會一天兩次檢查其他人的工作。[64]
奧利奇將該電影的主題描述為「遠離家鄉」,博派生活在地球上因為他們無法重建賽博創,而薩姆也去上大學了。[65]他想讓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焦點「更加均衡」,[66]「賭注越大」,科幻元素越突出。[67]洛倫佐·迪·波納文圖拉說,電影裡總共有大約四十個機器人,[57]而工業光魔的斯科特·法拉爾說實際上有六十個。[68]奧利奇補充說,他想增加其中的笑料,[69]並認為他管理了更加「粗暴」的笑話,通過平衡他們與一個更加嚴肅的接近變形金剛神話的情節。[70]麥可·貝承認,他想通過使音調更陰沉來討好變形金剛迷,[71]並且「媽媽會認為電影安全得足以帶著孩子們去看」,儘管他的商標幽默感。[72]
在《變形金剛》上映之前,製片人迪桑圖有「一個很酷的想法」來引入恐龍巴特,[73]而麥可·貝則對上部影片中放棄的航空母艦感興趣。[74]奧利奇聲稱他們並沒有將這些角色納入《復仇之戰》,因為他們無法證明恐龍巴特的形式選擇,[65]也不適合引入航母。[75]奧利奇也承認他輕視恐龍巴特,因為他不喜歡恐龍。「我認識到我在那個部門是個怪物」,他說,[76]但在拍攝過程中,他變得喜歡他們了,因為他們在變形金剛迷中名氣很大。[77]他還說:「我看不出變形金剛為什麼會感到需要在一群蜥蜴跟前偽裝自己。電影是明智的,我是說。既然大家都喜歡,也許將來會有恐龍巴特。」[78]然而,麥可·貝說他討厭恐龍巴特,在這些電影裡從未考慮過使他們成為重要角色。[79]
《變形金剛3》[編輯]
對於第三部電影,作為《復仇之戰》上映前的一項先聲奪人的措施,麥可·盧基和派拉蒙在2009年3月16日宣布,第三部影片將會在2011年7月1日上映IMAX 3D版本,但是導演麥可·貝對此有一個奇怪的反應:
我說我已經離開《變形金剛》一年了。派拉蒙在敲定《變形金剛3》時犯了個錯——他們在電話里問我——我說7月1號可以——但是我說的是2012年—— 哎呀!不是2011年!那將意味著我得在9月份開始準備。沒門。我的大腦需要從打鬥的機器人中抽出來休息休息。[80]
編劇羅伯托·奧利奇和艾里克斯·庫茲曼曾為前兩部《變形金剛》電影工作,他們拒絕再為第三部電影工作。庫茲曼說:「這個主題很精彩,它應該總是保持新鮮。我們只是覺得好象我們做了很多,但並沒有深入思考下一步往哪裡去。」[81]《復仇之戰》的編劇之一艾仁·克魯格成為了《變形金剛3》唯一的編劇。克魯格頻繁會見工業光魔的視覺特效人員,他們建議了象車諾比這樣的場景。[82]
2009年10月1日麥可·貝透露,《變形金剛3》已進入前期製作階段,並且其計劃上映時間已回到原定的2011年7月1日,而不是2012年。[83]由於《阿凡達》成功地重燃了觀眾對3D電影技術的興趣,[84]派拉蒙、工業光魔和麥可·貝討論了下一部《變形金剛》電影使用3D技術的可能性,並進行了測試,以使該技術進入麥可·貝的工作。[85]起初麥可·貝對這種形式不是很感興趣,因為他覺得這並不適合他「進取型」的電影創作風格,但在和《阿凡達》的導演詹姆斯·卡梅隆會談後,他被說服了。[86]卡梅隆甚至提供了那部影片的技術人員。據報導,卡梅隆告訴麥可·貝關於3D:「你必須把它看作玩具,它是另一個有趣的工具,可以幫助我們塑造情感和性格,並取得一種新的經驗。」[87]麥可·貝勉強開始用3D攝影機拍攝,因為在試驗中他發現對於他的拍攝風格來說這太繁瑣了。但是他並不想在後期製作中實現這項技術,因為他對結果不滿意。[88]除了使用由卡梅隆團隊開發的3D融合攝影機裝備之外,[87][89]麥可·貝及其團隊還花了九個月時間開發了更加便攜的3D攝影機,可以被帶到外景拍攝地。[86]
在《復仇之戰》藍光影碟的隱藏花絮中,麥可·貝表示他不打算讓《變形金剛3》比《復仇之戰》更龐大,而是打算更深入神話中,給予它更多的性格開發,並使它更黑暗、更感人。[90]在《復仇之戰》的藍光影碟中,尤尼克隆短暫地出現在一個秘密的《變形金剛3》預覽中。最終,製片人決定放棄一個情節,其中有一個吞噬星球的變形金剛,也沒有對這一主題作更多解釋。[90]2010年10月透漏,影片最後的名字是《變形金剛3》,此前它一直被稱為《變形金剛3》。[91]在《復仇之戰》收到了普遍的批評之後,麥可·貝承認劇本存在缺陷,並指責影片之前的2007年-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帶來很多問題。麥可·貝承諾,最後一部影片將沒有「愚蠢的笑料」。[92]2010年3月19日,劇本宣布完成。[93]
《絕跡重生》[編輯]
2012年2月製片人迪·波納文圖拉表示,已經在著手第四部影片,計劃2014年上映,麥可·貝將擔任導演和製片。[94]同一天,派拉蒙和麥可·貝宣布第四部影片將於2014年6月27日上映。[95]埃仁·克魯格將創作劇本,象前幾部影片一樣將由史蒂夫·賈布隆斯基配樂。[96][97]電影被設定在《變形金剛:變形金剛3》的四年之後。[98]希安·拉博夫將不會在續集中出現,而馬克·沃爾伯格將出演主要角色。[99][100][101]2012年11月開始,再尋找兩個主要演員。伊莎貝爾·考尼什、尼古拉·佩爾茨、加布瑞拉·王爾德和瑪格麗特·庫利都被考慮過飾演馬克·沃爾伯格的角色的女兒,而盧克·格里姆斯、蘭登·萊伯隆、布倫頓·思韋茨、傑克·雷諾和亨特·帕瑞施都被考慮過飾演她開賽車的男朋友。[102]麥可·貝在他的網站上宣布,雷諾將飾演男朋友的角色,而第四部影片將開始整個系列的下一部分;影片將是《變形金剛3》更黑暗的續集,將會有不同的感覺。[103]彼得·庫倫將仍舊為柯博文配音。[104]泰瑞斯·吉布森還在討論再次出演他的角色。[105]格倫·莫肖爾說,他簽訂了兩部影片的合同,將再次出演他的角色,[106]但後來證實,莫肖爾不會回來了。[107]該片預算為1.65億美元,計劃於2013年4月到11月間在倫敦拍攝,在麥可·貝執導的另一部影片《付出與收穫》完成剪輯之後。[108][109]
2013年1月8日宣布,雷諾將加入,與沃爾伯格一起擔任主演。在Michaelbay.com論壇,網站管理員尼爾森確認將在芝加哥拍攝。[110]2013年3月20日,影片的情節被曝光:「在《變形金剛3:變形金剛3》的結局中,人類收拾殘局,博派與狂派都從地球表面消失了。然而,一群強大、聰明的商人和科學家試圖學習過去的變形金剛,推動技術邊界超越他們的控制能力——此時一個古老、強大的變形金剛正將威脅瞄準地球。史詩般地冒險,善與惡的鬥爭,自由與奴役接踵而至。」但後來發現這是不準確的。[111][需要解釋]
2013年3月26日,尼古拉·佩爾茨被選為女主演。[112]麥可·貝證實,這部電影將是3D的。[113]麥可·貝向Collider透露,史丹利·圖奇已經加入了演員陣容,並且影片將是第一部使用更小的數字IMAX 3D攝影機的電影。[114]2013年5月1日宣布,演員凱爾塞·格拉瑪將出演人類反派頭目,名為「哈洛·亞汀傑「。[115]2013年5月6日,女演員索菲亞·邁爾斯被宣布出演一個主要配角。[116]同月,中國女演員李冰冰和喜劇演員T·J·米勒加入演員陣容。[117][118]
T·J·米勒已被確認加入演員陣容,飾演馬克·沃爾伯格的角色最好的朋友,一個機械師。[119]同時披露,有兩個博派將具有第二載具形態。一輛藍黑相間的2013年布加迪威龍Grand Sport Vitesse被命名為「漂移」,一輛綠色2014年C7科爾維特黃貂魚概念車被命名準星。一輛出自西星卡車的卡車將是影片中柯博文的第二載具形態。[120]而大黃蜂的第二載具形態則是古老的1967年雪佛蘭卡瑪洛的改進型,後來又變形為一輛2014年雪佛蘭卡瑪洛概念車。[121]同時被披露的還有一輛綠色軍車(後被證實為獵犬)和一輛白色緊急響應車。[122]
2013年影片開始拍攝,外景地包括底特律、[123]芝加哥、奧斯汀、洛杉磯和香港。
- 上傳附件:

內文回應

新增回覆
若要回應,請先登入會員